6-29 #扮演 :消息称小米将低至1Hz的LTPO显示器引入其中端智能手机; 夏普收购堺显示转为全资子公司;消息称OPPO现在正在试产24V-10A 240瓦充电器;等等
台积电总裁魏哲家提到,台积2021年启动盖7个厂,2022年则要动工在台湾与海外盖5座新厂。台积电超大晶圆厂(gigafab) 扩张计画通常包括每年增加2座新厂,2017年至2019年就是这种情况。不过,2020年台积电动工6座新厂,包括先进封装工厂。 2021年则有7座厂开工,涵盖台湾与海外,同时增加先进封装产能。 2022年将预计在全球盖5座新厂。台积电内部规划,2022年全球5座新厂包含2022年4月动工的日本熊本晶圆23厂,该厂预计2024年投产,还有台湾竹科宝山2奈米晶圆20厂在2022年4月陆续启动土地租赁程序,一般预料可在6月取得2奈米厂预定地。 第3座是高雄晶圆22厂。台积电2021年11月9日宣布高雄新厂投资案,将在当地建立生产7奈米及28奈米制程的12吋晶圆厂,该厂预计2022年开始动工,2024年量产。第4座是南科晶圆18厂3奈米将迈入量产以及后续扩充。第5是大陆南京晶圆16厂的成熟制程扩充。(CN Beta, UDN, Yahoo)
彭博社的Mark Gurman概述了苹果产品路线图中的其他M2 Mac,包括配备M2和M2 Pro芯片的新Mac mini型号、配备M2 Pro和M2 Max芯片的新14英寸和16英寸MacBook Pro型号,以及配备M2的新Mac Pro Ultra和 “M2 Extreme” 芯片。 继M2系列Mac之后,Gurman表示第一款M3系列Mac将包括更新的13英寸MacBook Air、全新的15英寸MacBook Air、新iMac,以及可能 “仍在开发中” 的新12英寸笔记本电脑。 Gurman曾表示,苹果正在开发几款其他设备,这些设备可能会在2022年晚些时候及以后推出,包括配备A14芯片和增加4GB RAM的新Apple TV,以及苹果即将推出的采用相同S8芯片的新HomePod Watch Series 8、可能配备M2芯片和16GB RAM的AR/VR 头显设备、配备M2芯片的iPad Pro型号、配备A14芯片和USB-C端口的新低端iPad、新AirPods Pro等等。(MacRumors, Bloomberg)
根据集邦咨询资料显示,2022年全球晶圆代工产能年增约14%,其中8英寸产能因扩产较不符合成本效益,增幅远低于整体产业平均,年增约6%,而12英寸年增幅则为18%。其中,12英寸新增产能当中约65%为成熟制程 (28納米及以上),该制程产能年增率达20%,显见2022年各晶圆代工厂多半将扩产重心放置于十二英寸晶圆产能,且以成熟制程为主轴,而主要扩产动能来自于台积电、联电、中芯国际、华虹集团旗下HHGrace,以及合肥晶合集成。由于近期28nm以上制程节点扩产活动较着重于特殊制程(specialty process)的多元性发展,集邦咨询针对Power相关、MCU、AMOLED驱动IC等产品,分析特殊制程近期趋势。(TrendForce, TrendForce)
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透露,苹果自研iPhone 5G芯片研发可能已经失败,意味着高通在2H23将是iPhone唯一的5G调制解调器芯片供应商。他认为,由于目前苹果的芯片无法取代高通,高通在2H23和1H24的营收和利润都将会超过市场预期。他相信苹果会继续开发自己的5G芯片,但等到苹果成功并可以取代高通时,高通的其他新业务应该已经增长到足以显着抵消5G芯片带来的负面影响。(Twitter, CN Beta, MacRumors)
Mini LED终端应用近2年在苹果采用下引领风潮,但近日传出苹果在使用Mini LED技术3年后,2024年将改使用OLED。对此,Mini LED领先大厂富采表示,Mini LED应用逐年增加且未来看好,Micro LED 2024年后也将加入高端显示领域,届时Micro LED、Mini LED及OLED将各拥市场。富采指出,就终端应用而言,目前Mini LED和OLED因特性及价格不同,不同产品有不同应用,若以到2024年来看,原本就预期Micro LED出货及应用已开始爆发,届时高端显示器领域将是Micro LED、Mini LED及OLED三者共存,各拥市场,未来单一品牌厂影响也将淡化。富采进一步分析,未来在显示领域,最小的AR及VR一定是使用Micro LED;手机显示屏幕会以OLED较多;至于中型显示的笔记本电脑和显示器领域将是Mini LED及OLED共存。(Laoyaoba, UDN)
消息称小米希望将低至1Hz的LTPO显示器引入其中端智能手机。 小米似乎正在其一款中端智能手机中测试这种显示器,据信该显示由TCL华星光电提供。 该显示器支持120Hz刷新率,可以降至1Hz,并且还提供DC调光。(Android Headlines, Weibo)
三星电子计划在3Q22生产采用低温多晶硅 (LTPS) 薄膜晶体管 (TFT) 基板的Micro LED电视。这是基于玻璃基板的 LTPS TFT 首次应用于三星电子的 micro LED 电视。通过应用 LTPS TFT,可以在屏幕更小的 micro LED 中实现单独的驱动电路。以现有的印刷电路板 (PCB) 布线板,很难实现像过去一样支持4K (3840×2160) 分辨率的微电路 (单独驱动电路),同时使micro LED屏幕变小。据报道三星电子计划在2022年新推出的 micro LED 电视阵容中的 89 英寸、101 英寸和 114 英寸机型中,首先将 LTPS TFT 应用于 89 英寸机型。89英寸Micro LED电视原计划于5月投产。生产计划已经推迟到3Q22,但似乎正在按照修改后的计划进行。这里需要的LTPS TFT玻璃基板将由台湾面板制造商友达生产。(CN Beta, SamMobile, The Elec, 163.com)
彭博社的Mark Gurman表示,苹果的iPhone 14 Pro型号 (将于2H22发布) 预计将配备常亮显示屏 (Always on Display),让用户无需点击即可唤醒屏幕即可查看可浏览的信息。 他表示,该功能将包括支持iOS 16的新锁屏小部件,用于天气、健身等。 常亮显示屏也可能会显示时间、日期和未读通知指示器。 iPhone 14 Pro的常亮显示模式应结合较低的亮度和低刷新率来延长电池寿命。(MacRumors, Bloomberg)
据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,2021年全球柔性显示市场的价值为149亿美元。在2022年至2031年的预测期内,市场可能以33.1%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。预计全球柔性显示市场到2031年的估值将超2,426亿美元。柔性显示器包括塑料般的轻薄、轻巧和耐用等特性,以及精确弯曲并用于各种智能设备的灵活性。 柔性显示器制造商和供应商也专注于现代电子产品的突破,例如小型化、有机电子产品和改进的材料。 为了使收入来源多样化,他们可以利用柔性显示技术的增量机会。(GizChina, PR Newswire)
夏普以约400亿日元 (2.96亿美元) 的价格将LCD工厂运营商 “堺显示器产品公司” (Sakai Display Products, SDP) 转变为全资子公司。2009年,夏普投资约4,300亿日元成立了堺显示器产品公司。堺显示器产品公司是一家液晶显示器制造商,主要生产电视用大型液晶面板。此外,它还提供车用、游戏机用等中小尺寸面板产品。成立之初,堺显示器产品公司是夏普的合并子公司,但由于夏普在电视产业的巨大亏损,该工厂在2012年被鸿海收购。之后,夏普与鸿海共同经营堺显示器产品公司。(CN Beta, Laoyaoba, Asia Nikkei, Financial Assets)
消息称三星显示以约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显示器公司Cynora GmbH,获得了所谓的OLED屏幕技术。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,三星收购了Cynora的知识产权和技术,但没有收购其工程师。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,这家总部位于德国布鲁赫萨尔的公司最近几周解雇了员工。 三星已经是Cynora的投资者,LG电子和其他显示器制造商也支持这家初创公司。(Bloomberg, Yahoo)
早在2022年2月,OPPO就宣布已开发出 240瓦 SuperVooc 充电技术,只需9分钟即可为4,500毫安电池充电。 据报道,OPPO现在正在试产24V-10A 240瓦充电器。(GizChina, 91Mobiles, Gizmo China, Weibo)
LG电子也在收购了韩国EV充电器开发商AppleMango之后,宣布进军电动汽车充电业务。据悉,本次收购是与EV充电站运营商GS Energy和IT提供商GS Neotek的合作下进行的,以期充分挖掘未来的商机。本次收购的规模,或在100亿韩元 (780万美元) 左右。按照计划,LG将于 2022 年底前,于韩国LG数码园区内打造一条EV充电器生产线,并致力于为私宅、商场、酒店和公共机构提供定制的EV充电解决方案。(CN Beta, HypeBeast, TechCrunch, KED Global, LG, MK)
根据瑞士信贷分析,2021年12月的2022年智能手机生产计划为16亿 (同比增长14%),但截至上一次调查 (2022年3月) 已下调至15亿 (同比增长9%),主要是由于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。然而,在2022年4月至2022年5月,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和三星电子大幅下调了生产目标,截至本次调查 (2022年6月),智能手机总产量目前固定在13.3亿部 (同比 -3%)。然而,小米、三星电子和苹果iPhone等可能还有进一步的潜在下行空间,并认为产量最终可能同比下降7%,至12.8亿部。 iPhone的需求旺盛,但鉴于苹果一如既往地设定了看涨的生产目标,他们认为很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。按制造商划分,iPhone需求依然强劲,荣耀和华为也稳健。然而,小米、OPPO和vivo在中国和对新兴市场的出口都举步维艰。三星的旗舰机型很稳固,但在面向欧洲和新兴市场的中低端机型上却举步维艰。三星在中低端市场的销售疲软。(Credit Suisse report)
瑞士信贷预计小米的产量前景为1.8亿部 (同比-6%),OPPO 为1.6亿部 (-21%),vivo 为1.15亿部 (-21%),华为为 3,500万部(-12%),荣耀为6,000万部 (+34%),三星为2.75亿 (+2%),苹果为2.96亿 (+21%)。 看来中国5家主要智能手机制造商预计在13.32亿部智能手机 (-3%) 总产量中的产量为5.49亿部 (同比-12%)。 然而,瑞士信贷了解到,小米和三星电子的产量可能比计划少1,000-2,000万部,而iPhone的产量 (与往常一样) 看涨,可能比目标低约3,000-4,000万部。 总体而言,他们认为产量可能会降至12.8亿左右。(Credit Suisse report)
根据瑞士信贷的数据,2021年三星Galaxy A系列 (包括Galaxy S FE系列) 的产品组合为A0x 28%、A1x 29%、A2x 10%、A3x 13%、A4x 1%、10% 对于 A5x,其他9% (包括Galaxy S FE系列)。 到2022年,该公司似乎将A系列 (包括Galaxy S FE系列) 的产品组合目标定为A0x 30%、A1x 27%、A2x 13%、A3x 10%、0-5% A4x,A5x为12%,其他 (包括Galaxy S FE系列) 约为6%。(Credit Suisse report)
瑞士信贷估计,2020年5G智能手机的总产量约为2.8亿部,2021年约为5.6亿部。截至2021年9月的调查,三星似乎在向设备制造商表明,它打算将5G产量的比例从2021年的25-30% 提高到2022年的45-50%。但是,由于供应持续紧张,5G芯片组价格仍然居高不下。这阻碍了价格在200美元或以下的智能手机向5G的转变。他们进一步指出,向5G过渡的风险越来越大,尤其是在新兴市场。截至2021年12月的调查显示,2022年5G智能手机的总生产计划约为7.5亿部。截至上一次调查 (2022年3月),2022年的生产计划约为7.1-7.2亿台。然而,截至本次调查 (2022年6月),生产计划已降至约6.6亿台。虽然三星电子和苹果可能会在2022年推动5G智能手机的生产,但中国5家主要智能手机制造商正计划将5G智能手机的产量同比减少21%。(Credit Suisse report)
Esper的高级技术编辑Mishaal Rahman表示,谷歌可能不会发布Android 13L,这是基于AOSP (Android的开源版本) 中发现的数据得出的结论。 他说,谷歌已经暗示Android 14的API级别为34,而Android 13的API级别为33。API级别是一个唯一标识符,每个Android版本都有一个 – 它基本上告诉应用程序使用哪一组API, 所以他们在设备上正常工作。 谷歌按顺序设置这些级别。 这意味着,Android 11是API级别30,Android 12是级别31,Android 12L被分配了级别32。因此,谷歌将API 33分配给Android 13,将API 34直接分配给 Android 14,这意味着很可能会不会有Android 13L。(Phone Arena, Twitter, Google Source)
鸿海公告,将斥资1,350万美元,取得合作伙伴Lordstown Motors 的子公司Lordstown EV Corporations发行票据。鸿海预计3Q22开始,将在美国的俄亥俄州工厂,生产Lordstown Motors的首款电动皮卡Endurance。此外,鸿海也和另一客户Fisker针对车辆设计和供应链密切合作,鸿海的俄亥俄州厂也为此正在进行产线改造升级,预计1Q23有望到位。依照鸿海跟Fisker的合作规划,鸿海将在2024年,量产Fisker的第二款电动车PEAR,未来年产量可望达25万辆。(Industry Week, Fleet Owner, Laoyaoba, UDN, CNYES)
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,从华为敲定要启动汽车业务之后,他几乎拜访了中国所有车企的董事长和CEO,并在此期间找到了华为在汽车产业的定位——中国不缺华为品牌的汽车,但缺乏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汽车部件供应商。徐直军透露,华为不造车,基于这么多年积累的ICT技术,来帮助车企造好车。(CN Beta, Sina, OfWeek)